类别
级别
列入年份
项目类型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省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木帆船备受各国商人、使节的⻘睐,其 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帆船所具有的安全性。此种安全性来源于中国帆 船中一种独特结构——水密隔舱——的采用。所谓水密隔舱,就是 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一个个舱区。
古代泉州素以发达的造船业著称。清嘉庆年间蔡永蒹所撰《⻄ 山杂志·王尧造舟》载:“天宝中,王尧于勃泥运来木材为林銮造舟。 舟之身⻓十八丈......银镶舱舷十五格,可贮货品三至四万担之多。” 该史料记载了唐天宝年间泉州地区所造海船的情况,其中 “十五格” 即为十五个隔舱。这是目前所⻅关于泉州地区海船中采用隔舱的最 早记载。
晋江深沪镇,地处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三面临海,一面依 山,海岸线⻓18公里,地理位置独特,素有“峙海金狮”之称。
古深沪,由于海上航业的繁荣,促进了古深沪造船业的发展。 南宋时期,深沪造船业的工匠,便开始利用深沪港的东安澳和乌浔 (今称科任村)澳的礁岩群,进行堵礁⻔截流,建造巨型海舶乌槽 (清代称大北船),这种造船工艺一直只有在家族中传授。其中最 典型的造船家族是璧山陈氏“爷头厅”十三世祖陈必顺,于清乾隆间 创办了深沪“大北船”造船场,至今已传以注、是坦、为进、可灿、
取钗、而坤、培锡(只录⻓房传人)等八代。清至⺠国时期其家族 中从事造船业的人员均达30多人,因此便有“爷头厅”的祧号之称。 陈培锡的伯⻓辈因多人从事此业,且工艺高超,名字便被人们冠以 一个柴字。如柴河、柴着、柴坤、柴赤、柴同等。1958年深沪组织 造船厂,以上师傅便开始在深沪和永宁等地造船厂传授工艺。如今 还活跃在造船行业的佼佼者陈荣谅、陈芳财师傅便出自其⻔下。
目前,在晋江深沪,传统木帆船建造技术仍然得以存留,从船 型设计、选料、建造工艺到外观涂装,甚至建造过程中的种种仪式 都遵循传统。木帆船都有数道隔舱板,将船分为数个舱,隔舱板下 方靠近⻰⻣处设有两个过水眼,每个隔舱板中板与板间的缝隙用桐 油灰加麻绳艌密,以确保水密。水密隔舱的主要作用如下:首先, 它提高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其次,它便利了货物的装载;再次, 它增加了船体的强度与刚度;最后,作为船壳板弯曲的支撑点,满 足了工艺上的要求。
水密隔舱技术早在13世纪末就由⻢可波罗介绍到⻄方, 500年 后的1795年,英国海军总工程师塞缪尔·本瑟姆第一次采用中国人首 创的水密隔舱技术建造新型军舰。自此以后,水密隔舱技术逐渐被 世界各国的造船界所普遍采用,对人类航海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项目编号 | VIII-22 |
级别 | 国家级 |
类别 | 传统技艺 |
批次 | 2008年(第二批) |
级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国家级 | 陈芳财 | 男 | 1948-08 |
省级 | 苏仁叠 | 男 | 1956-03 |
泉州市级 | 陈著纯 | 男 | 1968-01 |
泉州市级 | 杨良盾 | 男 | 1963-07 |
晋江市级 | 陈培植 | 男 | 1955-07 |
晋江市级 | 吴仲铿 | 男 | 1969-11 |
晋江市级 | 陈春来 | 男 | 198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