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级别
列入年份
项目类型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健康是人和自然适应的过程,是机体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过程。疾病是内外环境不平衡的结果,其病因有三:一为外因,指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二为内因,指机体自身调节的失常;三为不内外因,指意外伤害的侵袭,而内因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中医非常重视人体主动的养护、调摄和预防,这就是中医养生,也叫“摄生”。养生思想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但未病以前的保健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养生的内容包括居住环境、饮食起居、心理卫生和未病先防各个方面。《黄帝内经》认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意思是说生命要合乎天地之道,顺应气候之变;饮食要有节制,膳饮宜有所养;生活应有规律,房事不宜过度;劳逸应该结合,身心保持健康。后世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养生保健、饮食调理和“治未病”的方法和经验,不断丰富中医养生的内容。
中华老字号“灵源万应茶”系泉南名寺福建晋江灵源禅寺三十一世高僧沐讲禅师研制,始创于明代洪武元年(1368),迄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历史。沐讲禅师采集山茶、鬼针、青蒿、飞扬草、爵床、野甘草、墨旱莲等17种灵源独特的青草药并配以中药精心炮制,制成“菩提丸”,济世救民,普度众生。“菩提丸”经六百多年的演绎、传承、发展,成为今天的“灵源万应茶”。该药茶具有疏风解表、调胃健脾、祛痰利湿之功能,对伤风感冒发热、中暑痢疾、腹痛吐泻等疾病疗效显著,更是防暑降温的理想药茶。为解当地百姓的疾苦,六百年来,寺中僧尼秉承沐讲禅师“广施万民,不求图报”之志,世代继承此秘方,后来寺中僧人还俗,还把该秘方及制作方法传授给灵水、曾林两村的百姓。灵源万应茶遂成为闽南地区特别是沿海一带民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必备良品。
现在,灵源万应茶虽然已经规模化生产,其主要成分:木香、广藿香、紫苏、枳壳(麸制)、前胡、苍术(糠炒)、荆芥、川木通、金银花、赤芍、车前子、肉豆、大黄(酒制)、麦芽、茵陈、甘松、白芷、山楂、天花粉、小茴香、香薷、槟榔、野甘草、鬼针草、白扁豆、白芍、积雪草、飞扬草、红豆(姜制)、一点红、枳实(麸制)、荷叶、防风、稻芽、木瓜、泽泻(盐制)、茯苓、大腹皮、柴胡、陈皮(四制)、丁香、狗肝菜、厚朴(姜制)、酢酱草、白术(土炒)、肉桂、石荠宁、紫花地丁、爵床、叶下珠、虎咬红、铁苋菜、墨旱莲、桑白皮、半夏(姜制)、青蒿、滑石、甘草、红茶叶。
项目编号 | IX-23 |
级别 | 国家级 |
类别 | 传统医药 |
批次 | 2008年(第二批) |
级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省级 | 吴国卿 | 男 | 196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