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级别
列入年份
项目类型
明代慈善家李五,名英,字俊育,号自然,兄弟居五,晋江凤池(池店)人。生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卒于天顺元年(1457)。他利用家乡水陆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发动里人种蔗榨糖,把凤池糖运销江、浙、京、津等地,然后又把北方盛产的丝棉运回,让家庭妇女加工,再把织成的丝绸、棉布转销海内外。他不但催生了闽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同时推动了南北方物资交流,有力地促进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
李五是宋、元以来“东方大港”刺桐港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达的特殊社会背景,孕育出来的早期泉商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受海洋文明的熏染,飘泊创业,乐善好施,同情贫苦民众,为民造福。最大善举是明宣德六年,耗金万计,用三年时间重修增高洛阳桥。正统六年,建昌萧元吉适以宦游入闽,闻李五善举,陈良请文以颂其善,明英宗下旨赐“乐善好施”匾额。从此,李五的善举传说传遍全国。
他高瞻远瞩重视教育,创办书院,其后辈十二世文武科甲蝉联。古时婚姻门户相对,明代的历史名人张岳、张峰、蔡清、秦仲震、陈紫峰、杨荣、杨渤等的家族和李五的后裔都有姻亲关系。李五的后人绵绵延延,数以万计迁居海内外。这些都在客观上使李五的传说,在各地得以更多的流传。
富甲诸邑的李五,济人利物,名垂方策,人颂其德于今不衰。其美好的传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李五的传说是闽南文化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而且有助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李五传说内容主要有:飘泊创业、勤俭持家、热心公益、重视教育、恤穷赈饥、劝人为善等。 其中有《施糖救人》、《买地惠农》、《建陡门浮外洲》、《施药济世》、《清廉檩》等数十篇传奇故事,人颂其德于今不衰。
李五传说以劝善为主,宣扬推己及人、见利思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富甲诸邑的李五,济人利物,名垂方策,人颂其德于今不衰。
李五传说历史久远,透过传说可以管窥明代闽南一带民众的生活状态、社会风尚习俗,甚或窥见资本主义萌芽初期闽商的些微活动轨迹;李五传说在民间口耳相传,是闽南文化生态的个组成部分,并且蕴含着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项目编号 | I-28 |
级别 | 省级 |
类别 | 民间文学 |
批次 | 2017年(第五批) |
级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省级 | 李清波 | 男 | 194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