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级别
列入年份
项目类型
晋江磁灶传统手工制陶技艺苏垵“黑茶古”作坊主要分布于苏垵村将军山左侧山下,坐落在“苏垵八境”中。苏垵村是晋江市革命基点村,在早期苏垵百姓的生活中,“黑茶古”无处不在。
磁灶苏垵的“黑茶古”,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创始人为生于明崇祯年间的村民陈所咏、陈所贵、陈逢陸。之后工艺不断完善,清康熙年间开始生产黑茶古、黑急烧壶、黑炖锅,体薄,吸热快。苏垵“黑茶古”成品为黑灰色,其重要工艺在于熏。
磁灶镇苏垵村制陶已经延续了几代人,手工艺制品属陶瓷沙器,主要陶品是“黑茶古”(即茶壶)、“黑急烧壶”(即药壶)、“黑炖锅”,曾经在闽南地区和我国台湾都很畅销。“黑茶古”用于烧开水,清甘可口,无任何异味,老百姓爱用“黑茶古”烧开水来冲泡茶,逐烧逐冲,能保持茶的香味;“黑急烧壶”用于煎药,可较久地保存药效;“黑炖锅”用于炖烧稀饭、汤煲等,可保持饭、汤原味,且夏季使用,炖锅里的饭、汤可放一天都不变馊,保鲜性很好。
苏垵陶品多为黑灰色,是因为制作陶坯的原材料是黑色的黏土(当地人称“海土”)。“海土”即是早期地下沉积的硅酸泥土,位于苏垵村沙坡下层,约有几百亩。“海土”黏性高,适用于手工制作,并能制作出很薄的壶坯。因此,一方面,苏垵陶品器体的厚度比一般陶器要薄出许多,整件陶器很轻;另一方面,“苏垵茶壶见火颤(音)”,很大程度上就是原料“海土”含铁量高、传热快的缘故。
苏垵黑茶古的制作技艺与磁灶传统手工陶品制作基本雷同,区别在于颜色,普通陶器成品为红褐色,苏垵黑茶古成品为黑灰色,其重要工艺在于熏。黑茶古烧制窑炉俗称“鸡笼窑”,因形似一顶鸡笼盖在窑炉上方而得名。该窑炉为上下层结构,下层用于烧火,上层用于放置陶坯,整个窑炉一次可烧制茶古500个左右(急烧壶则可烧制1000个左右)。烧制结束,因鸡笼窑顶部及四面被封住,用松树尾作为燃料,饱含着松脂元素的浓烟在窑内积聚,陶品闷在窑中一段时间之后,其表面自然呈现出黝黑、锃亮的颜色。
手工陶艺是先辈对于手工制陶技术摸索、开发的结晶,承载着几代手工制陶人的情感,展示了苏垵村的文化创造力和地方特色,是闽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项目编号 | VIII-39 |
级别 | 泉州市级 |
类别 | 传统技艺 |
批次 | 2016年(第五批) |
级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泉州市级 | 陈树芳 | 男 | 195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