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民间文学

类别

晋江市级

级别

2007年(第一批)

列入年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项目类型

晋江山灵水秀,人文荟萃,既是我国东南沿海的著名侨乡,也是我国古代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纪元前,这里就有闽越族和畲族聚居,繁衍生息。至东晋时期,北方士族“衣冠南渡”,“沿江而居”,成为“晋江”得名之始。唐宋以后,士风大振,地方经济脱颖而出,海外交通发达,商贾贸易繁荣,成为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起点。尤以刺桐港,一跃为中国世界贸易巨港,可与亚历山大港相媲美,在文化上同时形成一个“黄金时代”,被中外誉称为“海滨邹鲁”。晋江历史悠久,带来了文物古迹覆盖面之宽广。山川、海洋、气象、生物等等,展示了闽南沿海的奇特,农业、商业、渔业、水利、手工制造业、海外交通等等各具特色,人口、军事、吏治、都里、华侨等等无不留下时代痕迹,教育、宗教、人物、姓氏、文艺、地名,第宅、楼亭、寺庙、桥梁、古塔、碑刻,以及民间风尚习俗等等,纵横交错、包罗万象,造就晋江地方民间传说、故事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充满绚烂浪漫的色彩,脍炙人口,代代相传。它不但反映晋江各时期的社会面貌,反映晋江各时期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和愿望,表达人民大众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同时为这古老的县邑一一绮丽多姿的晋江的山光水影增添美色,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实用价值。诸如借助幻想、驾驭想象、反映海洋文化的《土龙滚东海》,表现征服自然的《安平桥的故事》,歌领华侨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子在陈》,凸显台 海两岸渊源的《沉东京浮福建》,讴歌抵御外侮、捍卫疆士的民族英雄的《国姓井》等等。还有许多社会生活、动植物、鬼狐精怪、机智人物的故事、寓言、笑话⋯⋯这些民间故事,不管是讴歌真善美,还是针砭假丑恶,都是组 成晋江民问文学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科学体系,是晋江人民在认识与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同时,创造与传承的富有人文意义的民间口头文学。它们运用直叙、夸张、变形、幻想的手法,注入传奇或讽刺色彩,或讴歌民间英雄、或幽默讽刺时政利弊,或讥笑针砭社会风情,或贬斥鞑谪某人某事的道德行为,直接或曲折地提出忠诚的告诫,藉此展视、开拓人们对现实是非的深思。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晋江民间口头文学故事就有人开始进行搜集、整理和出版,五十年代后尤盛,先后出版两集《晋江民间传说》(约二十万字)。1987年,晋江成立“晋江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领导小组”和“晋江县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经过两年多的普查、搜集、整理,于1990年编纂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晋江分卷》,全书上下两册,共80余万字,收集故事`400多篇。

项目编号I-46
级别晋江市级
类别民间文学
批次2007年(第一批)
级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更多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