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泉美提线木偶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统戏剧

类别

晋江市级

级别

2019年(第六批)

列入年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项目类型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人称嘉礼。据宋《都城纪胜》载:“弄悬丝傀儡,系起于陈平出奇解围。”据此可知提线木偶源于西汉初年。另据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载,福建鲍老一队三百余人来临安弄傀儡。可见当时木偶风靡民间,是木偶艺术发展的繁盛期。


晋江泉美提线木偶最早可追溯至清嘉庆时期,晋江人王绍亮从师学艺,开始提线木偶演艺事业。泉美提线木偶传承至今,共有七代传承人,现仍活跃于泉州地区各乡镇。泉美木偶精湛的演艺使每一场演出都精彩炫目,堪称非遗文化的活化石。


泉美提线木偶分生、旦、北、杂四种行当,由四名演师分别表演,称为“四美班”,共有36尊木偶形象,可演42部传统剧目。清道光年间,为了演一部七天七夜的《目连救母》,增加了一行副旦(贴),称为“五名家”。清末,龙湖锡坑嘉礼,为演武戏,增加了老生、副净,变成了“六角嘉礼”,自成流派。


泉美提线木偶头像造型具有唐代绘画风格,雍容典雅,传统脸谱只用褐、红、白等颜色来区分角色行当,不勾花脸,至演出《目连》戏后,才出现花脸和神灵鬼怪头像。


近几年,晋江境内提线木偶传统技艺的传播与留存大不如前,有多项提线木偶独有技艺日渐失传,提线木偶传承发展陷入困境。


但晋江泉美提线木偶的传承人不仅继承了老一辈艺人的刻苦钻研精神,还把更多专业的提线木偶技艺传承下来。


一、掌握一整套精湛规范、行云流水的操线功夫;二、组成一支颇具默契的木偶剧后台民族乐器演奏乐队;三、熟练演唱保留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四、能够进行独具特色的木偶头雕刻,掌握木偶造型制作工艺;五、制作提线木偶服饰雕花纹样及木偶衣帽纹绣;六、制作提线木偶戏剧相关道具;七、保留提线木偶手抄纸质珍藏版剧本二十余本。而且幸运的是,提线木偶传承得到东石教委的重视,成为山前小学的一门校本课程,第五代传承人王平、王祥、王镀、王五作为课堂授课人,从木偶渊源、价值、形态、实际操弄等多方面进行授课,使得木偶文化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发扬。


保护现有传承的提线木偶技艺, 发扬提线木偶艺术魅力。 作为提线木偶的传承世家,晋江泉美提线木偶倾注全部心力保护传统提线木偶技艺,让提线木偶传承发展,拥有更多的热爱者、传播者和推介者,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赞誉。

项目编号IV-64
级别晋江市级
类别传统戏剧
批次2019年(第六批)
级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更多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