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级别
列入年份
项目类型
西畲生铁冶铸技艺发祥地西畲村在晋江安海,原称“师雏”。西畲陈氏族谱记载,明初,晋江县蚶江锦亭村陈氏(锦亭传芳)分支,移居西畲,以铸造业为生。曾经为郑成功抗清、收复台湾提供火炮等作战装备,为闽南最大的军火铸造基地。西畲陈氏为躲避清政府追杀,有分支移居广东、台湾,现在台湾有西畲后裔经营的锦瑞铸造厂。1943年西畲铸造业复兴,数十年间该村生产的铁鼎、犁头、犁壁等农业工具、计量工具、生活用品畅销海内外。至今,闽南地区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依然对“西畲鼎”、“西畲犁”还留存记忆。值得一提的是,晋江、南安、龙海等地方国营、集体企业,也曾活跃着大批西畲籍铸造技术骨干。改革开放以来,西畲村铸造的机械配件也为快速崛起的晋江机械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的产业配套,西畲村因此被誉为晋江(装备)机械制造业的发源地。
西畲生铁冶铸技艺推进了中国古代铸炮史的进程,具有科技价值。拥有战争利器——师雏炮的郑成功,收复了沦陷38年的台湾,极大地震慑了当时觊觎我国边疆的其它列强。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西畲人做出了永载史册的伟大贡献。
西畲生铁冶铸技艺取材新:使用铁沙,与富含碳酸钙的“白灰”一起冶炼锻造。由于钙的熔点低于铁,所以可形成保护膜,防止铁的氧化;重量轻:首创合金锻造炮筒炮弹工艺技术。所铸大炮重量是荷兰军炮重量的五分之一,炮身不超过六百市斤,便携作战,让排水量四十至五十立方米小船都能用得上。郑军采用蚁群战术,炮身做到只要更换架就能实行水、陆两用,战斗效率大大提高;威力强。大炮采用空心弹,具备定向爆破能力。射出的炮弹能做到落地开花,即成功实现开花弹的研制。现存放于石井及厦门郑成功纪念馆的弹壳全部由师雏铸造。响弹问世比红夷响弹问世提前半个世纪;技艺新。船用炮具有转盘装置,能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发射。该炮底座具有避振装置,能克服发射的后座力,其装置称为浮动发射;品种多。除大炮等武器外,更多的是铁锅铁犁用品、度量衡设备、装配机械铸件、水力机械铸件等。
西畲生铁冶铸技艺传承了爱国强国的精神财富,。西畲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西畲村的百年铸造史,蕴含着西畲匠人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厚重的西畲百年铸造历史文化以及这种文化体现出的“犁头”精神,激励一代人团结协作、锐意进取,铸就新篇章。视质量为生命,传承先人铸造工艺的每一代西畲工匠都能以极致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
项目编号 | VIII-72 |
级别 | 泉州市级 |
类别 | 传统技艺 |
批次 | 2024年(第七批) |
级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晋江市级 | 陈银池 | 男 | 196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