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级别
列入年份
项目类型
面线多流行于我国福建、广东、台湾等南方水乡之地,是华夏劳动人民对大米利用的极致体现。梧埭面线所在地梧埭村是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的一个小村落,过去是以农作为主,现有6个村民小组,企业二十余家,涵盖食品、纸业、娱乐、酒店、房产等。闽南地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制作面线的一个重要因素,湿润的空气有助于拉长面线且不容易折断。
面线是闽南地区一种特有的面食,又叫“面线”、“面干”,用于烹饪面线糊。相传宋元时期手工挂面工艺随着南迁的中原人传入南方,梧埭面线从创制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经过历任传承人的继承和发扬,已将这道手工面线的制作分别是和面、压面、割䊞、搓䊞、缠面、拉面、晾晒、拾坎等8道工序,经过7、8小时制作而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老师傅严格把握面粉的筋度。一道好的梧埭面线其色柔白,其状如发丝,外观精细、久煮不糊、口感香Q带劲,充分展现了祖辈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极致的审美追求。梧埭面线拥有百年传承技艺,这是梧埭村人文精神的凸显,体现了村民的创造力。
旧时,梧埭村村民食不果腹,手工面线只是为了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随着历史进程的演进,手工面线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在闽南地区,面线因其形状绵长不断,象征富贵吉祥、长命百岁的美好祝福,是迎宾待客、祝福贺喜、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必备佳品。过寿时,煮一碗面线祝愿老人福寿绵长;喜结连理时,煮一碗面线寓意感情长长久久;送行时,煮一碗面线,希望一路顺风。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是祖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将梧埭面线作为伴手礼带往东南亚地区,用不同的烹饪方式辅以不同的佐料,赋予它不同的风味,其入口细腻绵软,舌齿回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如今早已成为众多思乡华侨口中的“家乡味”。
梧埭面线对制作技艺有着严苛的要求,它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是我们祖辈的生存智慧,是对大自然赐予的回馈。梧埭面线盈利少,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去从事这个行业。现今社会的效益化追求使得这一古老技艺难以延续,更是对传统的遗忘,部分手工面线制作工艺人不忘初心,坚守在手工面线制作的岗位上,舍不得放弃这个赖以生存的技艺。
项目编号 | VIII-74 |
级别 | 晋江市级 |
类别 | 传统技艺 |
批次 | 2022年(第五批) |
级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