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民间绘画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统美术

类别

晋江市级

级别

2022年(第七批)

列入年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项目类型

晋江民间绘画(农民画)的起源可上溯到唐宋时期,明清至民国年代达到鼎盛。民间美术资源十分丰富,刺绣、泥塑、剪纸、木版年画、砖刻石雕等等,影响和熏陶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而形成了传统文化积淀,为晋江民间绘画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和可资借鉴的客观条件。遍布闽南各地的寺庙、宗祠、祖厝等建筑房屋民居家具等物件的装饰,农民画家,民间艺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在各种物体绘制了许许多多形态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各种艺术形象。


晋江民间绘画的基本内容:佛寺、道观和各种祭祀场所,绘制佛、神壁画,宫庙、祠堂绘制门神、十八罗汉、三十六神将、二十四孝图、签诗图解、祥禽瑞兽、吉祥花草等,棺木(寿材)画财子寿、天官赐福、蝙蝠朝寿等,家居厅堵墙壁绘制山水花鸟、吉祥图案,眠床、橱、柜绘制戏曲故事,梅兰菊竹等吉祥图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绘制政治内容宣传画、壁画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绘制墙壁画,宣传画、风俗画等。改革开放后表现农村新貌、乡风民俗、人文景观、小康生活,和谐社会等题材。


民间绘画表现题材、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涉及民风民俗、农耕劳作、海洋渔业等方面,流露出质朴清新的乡土气息。伴随着地方民风民俗的文化底蕴,彰显出既古老又年轻的时代气息。通过本地的生活,本地的场景,本地的文化等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和风土人情为原型的创作题材,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以寓意深刻的主题以及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勤劳质朴的生活场景和喜庆热闹的节日庆典等场景。


民间绘画的技艺流程:从平凡的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进行构思、取材,选择适当的媒介材料,确定取材内容后,经过构图、造型、用色、勾线环节后完成。共分正稿改定、画稿拷贝、画稿裱板、涂色勾线、完成装裱五个部分。

媒介材料:装饰画式,中国画式,水彩画式,油画式,漆画式等。


闽南一带的农民画(民间绘画),与我们常见的画种不同,其多扎根优秀传统文化,取材朴素,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闽南地域的民俗文化元素和地域风采,原汁原味的呈现生活本真,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大到热闹非凡的民俗场景,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洋溢着浓烈的闽南风土人情,朝气蓬勃的乡村生活。表现了农民贴近自然的淳朴气质,以及对生活执着的热爱与期盼,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性价值。


随着新时期文化的大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画(民间绘画)作为地域文化品牌和文化软实力,正日益凸现出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农民画(民间绘画)因承载着闽南文化精神,是见证本地区历史发展的“社会之眼”。

项目编号VII-76
级别晋江市级
类别传统美术
批次2022年(第七批)
级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晋江市级徐维耕1954
晋江市级许建宁1969
更多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