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传拓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统技艺

类别

晋江市级

级别

2022年(第七批)

列入年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项目类型

金石传拓技法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主要应用于金石器物上,拓印碑刻、墓志、甲骨文字、陶器文字、青铜铭文、玉器花纹、瓦当图案、画像石、铜镜、货币、铜器器型等,所以也称传拓术,为我国保存了众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博大精深的汉字书法、美轮美奂的绘画、巧夺天工的镌刻艺术。


传拓就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细微的花纹清晰地拓在纸上的技艺,一般需要四道工序连贯组成。包括清理器物、上纸、上墨、揭取等工艺顺序。传拓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各自严格的操作过程,每一道工序之间都有相互相承的关系,而且具有较强的传统手工技艺。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历来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首邑、“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比屋弦诵,人文为闽最”,素称海滨邹鲁、文献之邦。欧阳詹、曾公亮、苏颂、蔡清、王慎中、俞大猷、李贽、郑成功、李光地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军事、经济价值的文化遗产。泉州书法名家曾遒、林翀鹤、蔡寿星、吴鲁、张鼎、吴淑辉等在传统的燕尾脊红砖大厝、番仔楼中留下大量题诗石刻,让后来之辈谨记本根,勤俭守信,敢闯敢拼,展现着闽南人特有“和谐、包容”的精神特质。


晋江胜迹诸多,历代名人筮仕、流寓,先后寄迹于其间,碑记题詠大书深刻,多为前人所未收,志书所未载。这些石刻多为唐宋时期作品,虽雨淋日炙,历经百年,却因金石传拓技艺,而留存至今,让后人见其真面目。如有紫帽、灵源、罗裳诸山,磊磊山石间镌刻着几十个形态不同的“心”字碑石,罗裳山上布满苍苔的画马山,铁灶山的数方崖刻等,又有草庵、南天禅寺、龙山寺、龙湖等祠庙,有王十朋“泉南佛国”,弘一大师“”,重修龙山寺碑,官湖碑等石刻、碑刻。清代晋江陈棨仁所著《闽中金石汇编》是福建金石学的权威著作,犹如一卷福建文化地理之全景图。


晋江市博物馆所传承的闽南建筑构件纹饰拓印技艺是后人进一步了解晋江石刻、碑刻等馆藏文物,或散落于田野的文化遗产,民间的传世藏品等所具有的历史、艺术、人文、宗教及科学价值,同时也是为文物考古事业、文物鉴定和研究等提供准确素材的一项重要传统手工技艺,在文物、考古和古籍保护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项目编号VIII-78
级别晋江市级
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2022年(第七批)
级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更多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