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级别
列入年份
项目类型
泉利堂传统蜜饯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蜜饯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汉人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一书中,就有"越以甘蜜丸(木党)报吴增封之礼"的记载。这是中国现存有关蜜饯较早的文字记载。蜜饯至唐代列入皇室贡品,并伴随着养蜂业和制糖业的发展而日渐兴盛。至元明时期,蜜饯加工工艺日益完善,闻名国内外。清代的满汉全席均有四款蜜饯作为餐前小食。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我国生产的蜜饯曾荣获金质奖章,此时蜜饯的加工技术水平已上升至古代最高点。
晋江所属闽南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故闽南农作物中生长出很多可以用来制作蜜饯的果实,比如李子,桃子,杨梅,油柑,都适合制作蜜饯。因此在古代晋江,蜜饯制作技艺也逐渐发展起来。古时在晋江等闽南地区通常称蜜饯为“咸酸甜”。在高甲戏《金魁星》中有一个片段,就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卖蜜饯的情景,卖者吹着唢呐,背着木箱,吆喝着“卖咸酸甜咯,卖咸酸甜咯。”许多老闽南人看到这一幕,都会心一笑。与戏中所展示相同,古时晋江罗山古塘村以贩卖蜜饯维持生计。而生长在罗山这片土地上的泉利堂的先辈们,为提高腌制果品的品相口感,不断传承与发展蜜饯制作技艺,因古塘活泉水有利于制果,便取名为“泉利堂”。
泉利堂蜜饯在历史的长河中已融入到民俗当中,例如蜜饯,是闽南人茶桌上的必备甜点,一般用于待客或作为茶配,也常以之作为远行之礼,喻为顺风顺水,侨胞更乐意将之带回侨居地,让故土味道相随而行。尤其在春节,有“甜一甜,平安过大年”的习俗。在闽南拜神礼佛、祭祀祖先时,亦有以蜜饯为主的“五果六斋”专门作为民俗祭祀贡品。而且,青果、糖、盐、苹果酸与中草药香料,是泉利堂蜜饯的必备元素。而加入甘草、八角等多味中药,让腌制过后的杨梅营养价值更高,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的特殊功效。
中华蜜饯历史悠久,而泉利堂蜜饯,正是对中华传统蜜饯工艺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项目编号 | VIII-81 |
级别 | 晋江市级 |
类别 | 传统技艺 |
批次 | 2022年(第七批) |
级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晋江市级 | 陈清帅 | 男 | 1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