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小吃制作技艺(黎山蒸碗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统技艺

类别

晋江市级

级别

2022年(第七批)

列入年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项目类型

历史悠久的蒸碗糕,主要流行闽南一带,是一种以稻米为主要配料的糕点,以大米碾磨成米浆沥去一些水分搅拌,发酵后直接倒入碗里再放入蒸笼蒸熟后即成。“碗糕”气孔细密,通体雪白,形状美观,顶部因膨胀而裂开,如盛开白花,更形似一张“笑脸”,底部则像一个碗,看起来光亮圆滑。历史上逢年过节,它是供桌上的佳品,寓意发家致富、幸福安康。


自古以来泉州便有过年“蒸糕做粿”的习俗,碗糕便是泉州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年糕之一。晋江内坑黎山村的碗糕特别好吃,口感松、绵、软,营养丰富,远近闻名。逢年过节,尽管许多人家都要蒸碗糕,但是,黎山村民蒸的碗糕仍然供不应求。每到祭祖、每逢拜祭神明时,碗糕更是供桌上的“常客”。


泉州的历史悠久,设州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有了泉州这个历史文化古城,就有了闽南小吃,所以泉州是闽南小吃的发源地,然后扩展到漳州、厦门、台湾乃至整个闽南文化圈中。


蒸碗糕主要流行于泉州、厦门、漳州在内的闽南一带。这一带生活着古时中原夏、商及东周战国中期以前闽南生活的闽族居民,东周秦汉之际又称为“闽越”族。历史上两次中原汉民大量南下入闽。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民族不断的迁徙,强势的汉饮食文化传统冲击了当地的饮食习俗。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碗糕就是一种以稻米为主要配料的糕点,以大米为主配糯米,碾磨成米浆,沥去一些水分,加入适量的糖和发粉(酵粉)搅拌,直接倒入蒸笼(底衬蒸巾)或倒入碗里再放入蒸笼蒸熟后即成。


蒸“碗糕”必须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以此寄托心中美好的祝愿。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欢欢喜喜、好彩头自然来。泉州人在用碗糕祭拜之前,通常会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叫作给碗糕“点红”,就是在碗糕的顶部中间用红朱点上一点红,增添喜气。

项目编号VIII-82
级别晋江市级
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2022年(第七批)
级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更多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