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级别
列入年份
项目类型
纸扎又称“扎纸”或“纸签”,是历史久远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纸扎技艺,汇集了绘画、雕刻、竹艺、刻纸、剪纸等传统手工制作,是中华传统纸艺、竹艺精华的集中体现。在晋江,东石镇檗谷村王氏家族的糊纸技艺颇负盛名,通过剪、贴、拼、扎,制作出的世间万物,惟妙惟肖。王氏糊纸技艺传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先在安海经营手作糊纸工坊,后来于1942年迁移到晋江市东石镇檗谷村。
糊纸是将纸黏糊到竹子绑扎成的骨架上,形成各种形状的古法制作技术,外形特征色泽艳丽,造型拙朴,寓意明快的各类纸扎品汇集了绘画、雕刻、竹艺、刻纸、剪纸、泥塑、彩绘等传统手工技艺,与民间习俗活动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事物都可获得灵感,并可把它们糅合进纸扎品中。它可以做出世间万物,糊纸作品的本身,就是一件工程浩大的纸艺、竹艺手工艺作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纸扎艺术也开始融入不少现代元素。纸扎品上的场景、装饰等,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与时俱进,古今并存,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大厝”装上了“空调”,还有“冰箱”“彩电”“摩托”、会动的“飞机”、“汽车”等,左右同时搭配象徵财富的金山银山,制作皆遵循古法,传承了扎扎实实的纸扎美学,“楼仔厝”外型亦反映了汉人从传统庙宇的汉式纸厝逐渐走到现代化而发展出的住宅形式。
糊纸工艺为喜庆欢快的活动频添几份色彩,同时也为哀丧、祭祀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糊纸使用的场合,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岁时祭神,在普渡、建醮时,制作金山、银山、经衣山、观音山、六宿山等,赏赐孤魂,为他们“安龙谢土”;二是喜庆节日,特别是泉州当地每年七月初七、元月十五的元宵灯节,还有各地方庙宇、婚庆、年节等,制作七娘亭、元宵灯等各种物件,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三是吊丧礼仪,糊纸广为使用。丧葬习俗发展至今,已有一套规矩,而糊纸更在丧葬仪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糊纸传承至今,品类增多,技术也在提高。糊纸的制作技术包含了纸艺精华,是一件工程浩大的纸艺、竹艺手工艺作品。纸扎(糊纸)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现着民俗性、宗教性、实用性、人文情怀及审美价值,它繁荣于过去,存活于当今,蕴含着民间艺人的心血与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
糊纸技术用千年的传承,把世间百态浓缩其中。
项目编号 | VIII-88 |
级别 | 晋江市级 |
类别 | 传统技艺 |
批次 | 2022年(第七批) |
级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