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寒单

新增项目
民俗

类别

泉州市级

级别

2024年(第七批)

列入年份

新增项目

项目类型

“炸寒单”这一遗俗,是晋江杏田村在1328年因村民遭受瘟疫天灾冲击后,将康元帅和赵元帅奉迎到杏墩延庆寺,作为当境尊神奉祀的一项民俗活动,意在保佑全村消除瘟疫,保佑村民平安健康。


每年正月十五日清晨,村民都要在延庆寺东宫,摆设天案桌,聘请道士诵经做法,祷告天官赐福,阖境平安。十点钟左右,由道士、神者及众信徒扛着两尊挡境开始绕境“定域位”,(“域位”的寓意是由两尊挡境所管辖杏墩范围的疆土巡视定位。)康、赵二元帅出巡的队伍非常庄严。首发为康赵二元帅香旗,然后是大灯刀旗,彩旗,接踵是鸣锣开道,仪仗鼓乐,还有古老的传统阵头,如火鼎公火鼎婆,拍胸舞等,康赵二元帅每巡视到一个疆域,就在那疆域打上木桩,安放“纸马仔”。全村周边地域“打桩位”,大概十余个域点,周边约10公里左右。


下午,游行队伍开始全村绕境,信众们抬着康、赵二元帅穿街走巷全村巡视,每家每户门口摆设香案供品,恭迎挡境,二尊挡境驾到之时,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巡察赐福持续整个下午。


是日,五颜六色的彩旗、旌旗布满村落。村前百米长的衙埕(四部侍郎官衔石埕),更是热闹非凡。两边灯笼高高挂起,彩旗、旌旗迎风招展。晚上,人们举着点燃的火把,伴随着舞龙、舞狮等鼓乐仪仗队伍,护卫着两尊当境环游全村,之后来到衙埕,这时,人群早已汇集在此,每家每户扛出一根用鞭炮环绕的五、六米多长的竹竿,分列两侧,形成“人”字型炮阵长廊,轿夫们扛着康赵二元帅神辇来到杏墩祖祠,行礼,礼炮三响后,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坐在神辇上的赵康二元帅就在这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中往返穿梭奔跑,以此得到二尊神爷的欢心和眷顾,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阖境平安,生活越过越红火。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活动,就叫做“炸寒单”。

 

“炸寒单”民俗活动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观光人潮,海外侨胞、台湾同胞也特地回乡共同欢庆十五元宵这一佳节,盛况空前,是闽南地区仅有的,也是福建省少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特色。

清朝时期,杏田有许多人东渡台湾,他们也将家乡的这“炸寒单”的民俗带到台湾。而今,台湾台东一带也年年在元宵节举办“炸寒单”的民俗活动,加深了两岸同胞的文脉相连。

项目编号X-91
级别泉州市级
类别民俗
批次2024年(第七批)
级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更多非遗项目